简介:
以电动汽车为标志的新能源汽车已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则是作为驱动源的动力电池,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筹)以产业化技术革新、国内外先进技术跟踪分析、电池技术问题诊断及电池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为基础任务,依托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打造一个能提供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快速电化学储能器件等)及相关材料制造、分析、评价的综合体系,成为新产品、新技术辐射中心。为省内外科技成果在福建省产业化提供一个技术孵化基地,为省内企业提供一个高新技术库、信息库、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并有计划地弥补和完善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不足,推动我省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研究队伍: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将组建由专职科研人员10余人, 工程系列技术人员近 10人的科研队伍。技术带头人为田昭武院士等 6 位教授;人员中包括 2名中科院院士,3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名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7名教授/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高工研究人员。
组织结构:
技术委员会成员:
姓名 职称 单位
田昭武 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林祖赓 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田中群 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孙世刚 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赵金保 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董全峰 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杨 勇 教授、博导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主要任务、研究方向与目标:
围绕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材料的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技术发展前沿和我省电池产业发展的突出科技问题,工程实验室将建立材料技术、动力电源技术及公共服务技术3个平台,以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储备、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电动汽车要求储能系统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好等特性。快速电化学储能器件和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车储能系统的首选。
高比功率、高转换效率和高稳定性的基于液相氧化还原偶的快速储能系统是快速电化学储能器件研发的关键。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将集中在特定结构的一体化电极、高离子电导和高选择性隔膜的研发、高容量电解液的研发、单元组件集成方法等方面。
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正极材料的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商业化最成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钴酸锂,而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的重点则是三元系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由于成本原因,碳素材料作为负极材料首选的地位不可动摇,但碳素材料的改性对电池性能提升的作用不可低估。而开发功能性添加剂将有助于改善电解液性能,进而改善电池循环性能和寿命。
工程实验室将以如下技术路线实现电化学储能车用动力系统的开发要求: